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在耳朵上诊断疾病
bjwl_6338 | 2008-07-12 11:22:18    阅读:7939   发布文章

在耳朵上诊断疾病
诊断: 耳朵上有260个穴位,它能全面反央人体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利用该仪器查出穴位的不同信息电阻值 当体内么个器官有病变时,对应的耳穴则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客观的就是电阻值降低,从正常到有病电阻值降低10,查得一系列的各个低电阻点,就可以分析出病在人体么个部位,再通过一些定性穴位,就可诊断病变性质,即先定位.再定性


治疗:耳廓的表面即能正确的反映人体病变,反过来把这些信息反馈到人的体内,给它一个电脉冲量的刺激;有病变的点区电阻小,接受的刺激量大,没病的对应点区域电阻大,接受不到相等电流的刺激,电脉冲量通过电阻小的点区进行刺激从而对人体疏通调整,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 ,增强肌体抗病能力,起到治病的目的。

 

耳穴研究及动态

 

古希腊

奥地利

 

古埃及

日本

 

法国

美国

 

德国

苏联

  中国古老的针灸技术很早就传到了日本、越南、朝鲜等一些东方国家。古希腊、埃及等国早已有人注意到外耳同机体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奇妙关系。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用割断耳后血管的方法治疗阳痿和男性不育症:他还发现外耳与"情绪低落"有关。

  古埃及:有针刺耳廓以达到妇女节育的记载…… 以上说明在古代,虽远隔重洋的东西方两个古老的文化中心,都注意到了耳与整体的关系,都有通过耳廓诊疗疾病的记载。 耳穴诊治法在国外颇受重视,有几十个国家、地区应用和研究耳穴诊治法,其各国应用研究有如下特点:

  法国:中国的针灸术是17世纪传入法国的。本世纪初,法国驻中国的领事粟理莫兰特等写的《真正的中国针术》(1943年出版)对欧洲针灸疗法推动很大,所以法国是国外应用耳针最早的国家。该国医学博士、外科医师诺吉尔早年学习过针灸,现在在里昂开业。据报道,1950年他亲自拜访过一位民间医生用烧灼同侧耳廓后使一位患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妇症状完全消失,这位民间医生的治疗方法是向旅居马赛的中国人学来的。以后诺吉尔自己又用铁制有洞的"耳型"定位,以火筷烧灼对耳轮下脚--称为坐骨神经特效点的部位,治疗了几例同样的患者。但他认为烧灼耳廓太残忍,而采取针刺耳廓可获得同样的效果,经过6年的研究,并用耳针缓解各种疼痛和治疗高血压、癫痫、月经不调、书写痉挛等病症,扩大了治疗范围,在《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3-8月号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根据压痛法提出耳穴分布大致如一个倒置胎儿的"耳针治疗点图"。从此耳针传入德国及其他国家,引起世界学术界的关注。

  1957年以后,诺吉尔和他的学生在历次国际针灸会议及法文、德文针灸杂志上又发表了许多文章。法国有专门研究耳针的杂志,他们研究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耳穴的定位问题;(二)金针和银针问题;(三)心耳反应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等。 1961年继胚胎倒影的耳穴图发表后,1962年又补充了饥点、垂体、大脑忧郁点、顶叶、视丘下、强迫观念点等。

  1975年,诺吉尔和R.Bourdiol又得出了全身各部位的神经、肌肉、骨骼、血管、内脏、内分泌系统分别与耳廓各部相应关系的新耳穴图,并认为耳廓前面反应感觉障碍,背面则反应运动障碍。 1975年,诺吉尔在维也纳欧洲针刺学术会上首次报告耳脉反射,又称耳心反射,简称A.C.R。1976年5月R.Bourdiol提出将此反射改称为诺吉尔反射。

  A.C.R是指在进行耳廓物理刺激时,在脉搏上反射性出现宽度、强度和节律的变倾化,这种变化的明显程度,取决于受刺激的耳穴的特性,而与刺激的强度无关。激发A.C.R所用的刺激包括:

1. 接触--用橡皮头或探棒或软木塞接触耳穴。

2. 温度--用高于室温或低于室温的冷热刺激来刺激耳穴。

3. 磁场--用一强磁铁在耳穴前面不断翻动,改换南北极,而不接触皮肤。

4. 光波--选用七种不同颜色的滤色玻片造成不同的色光照射耳穴,或用能发出7种不同脉冲频率闪光装置的光探头照射耳穴。一般认为光波刺激效果最好。刺激一般持续2-3脉搏的时间即可

  A.C.R的感知方法是:当相应耳穴受刺激后,医生切脉感知浅表的搏动。若感到脉搏变:

  洪(宽)、弦(硬)、浮(浅)、数(快)-- 耳脉反射增强。

  窄(细)、濡(软)、沉(深)、迟(慢)--耳脉反射减弱。

  受刺激后可在第2、3个脉搏--15个脉搏以内,出现增强或减弱,经几秒钟至几分钟内自然恢复,然后再做第二次检查。他们认为这一反射可相当准确地用于进行疾病定位诊断,探知某部病症,属功能性或器质性,判断病人属交感或副交感偏亢以及该用正电流或负电流,该用金针或银针等。 在作用原理研究上,注意到耳廓与经络的关系。

  1961年,法国医生诺吉尔设想耳廓上有两条既非血管、又非神经的能量通道,一条自耳屏下方开始向下,经耳垂转个弯至对耳屏,再沿对耳屏上升到耳廓上方与耳轮交界处。另一条从耳轮尾向上,沿耳轮缘成一大环状,止于耳轮脚。他认为这两条管道及其更细的分枝把耳廓各敏感点联系成一个整体,能量在这两条管道中不断循环,可发生加速和减速。按摩这两条能量管道,能影响全身,治疗许多疾病。

  1972年,法国R.Bourdiol在叙述耳屏尖时指出:左右耳屏游离的作用是不同的,即右利者,左耳相当于督脉,屏尖相当于长强,屏底代表龈交,对骨、韧带和肌肉有强壮作用,对督脉病如腰背、躯干、头部和四肢疾病均有效。右耳屏相当于任脉,屏尖相当于会阴,屏底代表承浆,对植物神经有调节作用,能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左利者相反。

  德国:从1952年就开始发行《德国针术杂志》,德国的耳针疗法是从法国传去的。在60年代初,德国就有在减少用药的情况下,用耳针治疗偏头痛的报告。近年来,德国临床医生学习针灸、耳针者显著增加。以福兰克、巴尔为主的"德国针灸系统"不断组织有执照的医生学习和验证耳针疗法,并不定期出版耳针专刊。他们多次来华参观、学习针灸和耳灸。

  在刺激耳穴的方法上,德国和法国强调金针和银针的应用,临床上遇到针刺无效的病例,改用针具可获得显著疗效,也有的经针刺治疗见好的病例,一旦改换针具后病情反加重。并注意到金针和银针作用不同。 细胞功能低下者,如坐骨神经痛运动后加剧者,或胆囊病饭后加重者,宜用金针--补法: 细胞功能亢进者,如运动后症状减轻、休息时反增剧者,宜用银针--泻法。

  德国最先开始应用激光耳针,用低功率氦氖激光器的光束来代替耳针,作用于耳穴,由于这种方法无刺激性,无任何不适感,易于患者接受。另外也有用磁棒刺激耳穴,使磁棒的南北极交替接近某些耳穴,发挥磁效应治疗疾病的。 1975年5月,在德国巴特霍姆堡由国际针灸协会和德国针灸协会联合举办的针灸会上,还举办了耳针疗法学习班。 1976后5月在里昂召开了德国、拉美各国针灸和耳针会议。

  奥地利:除编译和综述我国的耳针资料,将我国的耳穴进行编号加以验证外,有的还用彩色照片拍摄耳廓外形和颜色的改变,进行耳廓视诊的研究。柯尼希、汪古拉合编的《耳针疗法》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开展耳针的情况,主张一般情况下均采用不锈钢针,只有在需要强刺激时才采用金针和银针。

  日本:日本最初应用耳针见于1965年5月号《医道与日本》杂志所介绍的和田秀的《针刺耳垂治疗泪囊炎》一文。 1960年,长友次男介绍法国和我国耳针的情况,在临床上验证并成立耳针研究会。 1970年台湾青年医生张谦赴日,介绍中国耳针疗法和针麻资料。1972年在大阪参加小林研究会,与小林良英一起研究耳针。 1975年10月在东京港区北里研究所召开日本第一次耳针会议。 日本在耳针的应用和研究方面有几个特点:

①应用耳针治疗病种较广,并用于减肥和戒烟,刺激方法也较多,如毫针、电针、皮内针、耳捏法、点刺法、耳穴离子透入法。在针具上推行M·P针和昭和针。 M·P针,又称阴阳针。根据耳针深度约5毫米为适应点,为了增强金针、银针的补泻作用而设计的长7毫米,并且用锌和铜的合金针M针代替银针,用铜和钢的合金针P针代替金针。由于 M·P针比银针、金针间的电位差大, M·P针的补泻作用也较强,急性痛症留针5-10分钟,慢性虚症留针30~60分钟。 昭和针是将 M·P针浅刺,起针后再在拔针痕上用胶布贴敷金属粒( M粒和P粒),此法对腰痛、肩凝症效果好。

②用中医理论来指导耳针的应用,在选穴上,按脏象学说取穴,针对疾病的虚实分别采用 M针或P针,并注意耳针的手法,针感及耳与十二经络的关系等。

③提出新的耳穴

  耳肝点:因按压神门稍后的对耳轮隆起处能使胸部肝经期门部位的压痛消失而将此点为耳肝点。

  疲劳恢复点:太田氏因发现外出步行较多,处于劳累状态下的同时,耳廓相当于我国耳穴口区处压痛明显,针刺后疲劳很快恢复,而定其为疲劳恢复点,又称太田氏第一点。

  腰痛区: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向后一片定为腰痛区。 腮腺点:在耳垂相当我国眼区附近定为腮腺点,原称阿多福。 速听点及速听经:1971年日本三谷颖根据按压耳舟中部"速听点"引起的感传及把耳廓上能引起听力增加的点连接起来,绘出了一条线,从耳轮背部上行,绕耳轮向前达耳屏,从耳屏下缘,经耳屏内侧反回耳门,并称其为"速听经"。

④对作用原理进行了研究
   日本长友次男,认为应从胚胎发育过程来认识耳穴。日本并注意耳和经络的关系。1972年,石川县岸勤曾报道他和藤田六郎一起进行家兔经络主线的实验,认为耳上也存在十二经络,但未见具体实验方法。后来又发现刺激人体各经络原穴一分钟后,针感经听营入耳,从听宫开始用触诊法能检查出阴经反应在耳廓前面,阳经反应在耳廓背面。

  1974年,小林良英等从耳针的针感来分析经络与耳针的关系,看到针刺耳穴有时能在体内相应的经络上出现针感,如针刺肺穴,有人引起上肢内侧酸重感,针刺坐骨穴,有人有一股暖气从耳廓向下传向患肢,其疼痛立即消失;针刺胃穴胃经的冲阳穴电阻变低……此外,间中喜雄在1954年曾在赤羽氏现象的实验中观察过39例一侧耳廓少量放血前后胆经足窍阴穴的赤羽氏指数变化。结果赤羽氏指数显著增加者25例,显著减者8例,影响少或不变者仅6例。说明加于耳廓的刺激能使远隔部位的胆经经穴知觉感度出现规律的影响。本实验提示耳与胆经的联系。

  日本大阪医大的北出利胜也进行了电针不同耳穴,对人体、头颈、胸腹、上下肢代表点上耐痛阈变化的观察,证明耳穴电针能提高痛阈,并在实验中看到耳针镇痛有一定的后作用。

  美国:近年来,耳针疗法在美国比较盛行,治疗病种上以减肥、戒烟、解除药瘾等为主,耳针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结肠炎等方面也有报导。 在中国针灸学会《国际耳穴诊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中,美国纽约Cabrini医学中心葛玉兰报道,用耳穴治疗酒精中毒成瘾者707例,治疗达7次以上者50例,有30例停止饮酒达2个月以上。

  宋悦湘报道:用针刺、耳穴埋针胃、脾、胰、口、神门、饥点及内分泌穴减肥222人,有效率92.5%,每次治疗减肥平均数为1.60磅,同时他还用针刺和耳穴埋针:神门、胃、肝、肺、口戒烟200例,完成戒断者94例,减少者74例,有效率84%。 美国在治疗方法上有以下几种:

1. 超声耳针:
   是以超声波发生器,配以耳穴专用的输出探头对准耳穴,将输出功率调至1/4-1/2瓦,每穴刺激0.5-1分钟,用此法治疗哮喘、鼻炎、胃肠病、皮肤病等15000人次以上。

2. 耳穴埋藏U形针:
   将一枚U形针的两只脚同时埋入穴位,用胶布固定,嘱病人定时按压。

3. 耳穴振荡法:
   利用电按摩机原理制成振荡器小型探头放在耳穴上,包括已行埋针、压丸的耳穴上,振动刺激的方法,每穴10秒到1分钟。 在作用原理上:提出"德尔他反射学说"这是美籍朝鲜人赵敏行(M.H.Cho)提出的,他是内科医生,任过大学生理助教,他多次访问法国、日本,并到法国、日本学习耳针疗法,喜欢用耳针与体针相结合的"电针体耳疗法"。 "德尔他反射"是用胶布将电子测温计探头固定在耳廓的手、足、膝、腹等区点上,每次固定一个探头,等测温计指针稳定后,双手或足、膝等部位,用冷、热或扎针进行刺激,则见10-15秒内,耳廓上与受刺激部位的相应相应的区域皮温上升1-5.5℃,维持时间不等,最长可达2小时以上,并有个体差异,而不相应的区域未见温度升高,同样刺激耳廓某区点亦可在相应的躯体上出现皮温升高。

  从德尔他反射通路看出,这种躯体内脏 中枢 耳廓(或其他脏腑、躯体)间的通路是双向反射径路。这种反应径路不仅是耳针疗法的基本反射通路,也是其他穴刺激疗法的生理学基础。由于这一反射图呈三角形,颇似尼罗河下游的德尔他三角洲,故称德尔他反射。 从实验中提出,躯体某部与其相应的耳穴间有犹如钥匙和锁孔一样的关系。

  1946年,美国病理学家E.L.Potter曾观察到一些先天性两肾未发育的婴儿具有耳廓低,外形较小,软胃相应少及耳尖呈水平角度等特征,认为耳廓的外形与内脏发育有一定的关系,这与我国《黄帝内经》中"肾开窍于耳"说法不谋而合。

  1957年Sternlieb及1976年Edgar、Lichstein的报告均指出:耳垂部的斜行皱纹与冠心病有一定的关系。 在耳穴作用原理的研究上:美国国立麻醉研究所,首次报道了用电耳针能使人鼠实验戒断症(皮下埋藏吗啡后注射Naloxone使产生实验性戒断症状)显著缓解。

  苏联:1959年卡尔辛斯基在其专著中认为:"耳针治疗是超节段的反射过程",刺激耳廓或鼻粘膜可获得一定疗效。 近年来临床应用耳针还进行实验研究:高尔切关于针刺耳廓反射点治疗7例各种眼痛报告及V.L.Krichisvili在苏联针灸会议上发表的《人和动物不同部位在耳廓上的投影》一文指出耳与躯体的联系,与交感精神经有关等。 在1987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一届针灸学术大会上P.Ja.Gaponiuk,T.Ju.Sher-kovina报道了针刺耳穴,对114例一 、二期高血压及不同类型的血液循环患者的中心血液动力学的参数的影响。

  针刺耳穴:皮质下、脑干、肾、高血压点、耳尖和降压沟,可降低过度运动型血液循环张力亢进的血压。 针刺耳穴:降压沟、枕小神经、耳尖、心、肾,可调节心脏节律与收缩力引起运动减退型或正常血液循环的血压。 其中94%患者症状改善,6%患者无显著改变。

  近代耳穴疗法,在世界各国应用较为普遍,特别是1971年,我国对外公布针麻成果以后,许多国家都来我国访问,研究针麻,研究应用耳针。如罗马尼亚Biance Donose和Awrelia Banica报告了耳针治疗100例由于颊颌颜面和耳鼻咽喉疾病引起的头痛,80%头痛获得缓解,20%有改善,朝鲜Kim Won Chol等报道了针刺对脑震荡患者的穴位反应性和脑电图的作用的临床研究。朝鲜Pak Yong Sun等报道了耳穴的生理特性的研究。他们研究了耳针穴位、电生物活性及其针刺刺激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耳针可使疼痛阀值升高,降低由于疼痛引起的血压升高,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越弱,耳针的效果就越好。印度J.K.Chandnani报道了耳针和体针治疗肥胖病100多例, 10次治疗后体重下降2-3公斤,30次治疗后80%患者体重下降6-10公斤,20%患者体重不降。印度Snbhaon Daeal,Nirmalchandra Sh Tty报道了耳针在小儿外科术后止痛方面的应用,129例在耳神门、皮质下、肺和相应穴位区域埋针,结果获得止痛、镇静和睡眠良好,没有副作用,与应用和止痛药物相比,耳针作用强;经止痛药治疗无效的病人改用耳针后疼痛可立即缓解。加拿大中医针灸学会Ledrich.T.Cheung报道了电刺激双侧耳针穴位:交感、肺、神门、皮质下,防治吸烟嗜好。

  耳穴诊治法已在几十个国家应用,并从耳穴的特异性、耳穴和经络、脏腑的关系、耳穴作用机理去研究,而且在研究上也注意多学科协作,在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上也日趋增多,有其特色,可供我们借鉴,然而耳针源于中国。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更要努力发挥中国宝贵医学遗产,为发展耳针事业,做更大努力!

 

 

English联系我们关于我们│网站导航BBS

 


耳穴疗法概述

 

 一问不知,学者之耻-.!SR+
   中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理论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亚8@>=0
洲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世界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因为至今不能用现代医学科学知识
来解释深奥的中医理论,不能让世界各国人民来认识它的科学性,极大地限制了中医走^`Zo向世界,以至有人认为中医是迷信,使中医越来越走向边缘化,社会地位越来越低,所*Ci
以科学解释中医理论,是中医界广大学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关系到中医的生死存亡,也(v
关系到中医生的饭碗问题。y
   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我有望彻底解开经络之谜,发现经络就是人体的生物电现象,.oM
破译了现络之谜,人类的寿命有望延长十年,每人年青十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wjimG

篇文章请慢慢阅读,一定会获益菲浅的。用本理论指导医疗实践,可以如虎添翼,医疗Gu.*
水平百尺杆头更进一步;用于养身保健,各位的寿命可望延长十年,每人年青十岁。但ga!(b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提出的理论很不完善,只能用假想的形式发表,就象初生的婴儿,0:bsw8
还要大家的关心爱护、支持和帮助。rS.{
   呕心沥血数年整,才写下了这篇文章,但是几年时间都无人问津,曾经找过报纸、Ga%g3
电台、有关部门,愿意无偿发表,但都知音寥寥,理论研究的冷清可见一斑。我就象古4k
代献玉的和氏,为了献玉,两次被砍了足,只好怀揣宝玉独自哭泣,终于遇上了识货的yNST?
君王,被雕琢成了传国玉玺-和氏璧。终于我写的论文也遇到了一些知音,写的评语令@
我感动,所以我要以互联网为阵地,积极推销自已的科研理论成果,鼓吹自已的学术观w
点,为中医的振兴尽一点绵薄之力。d}
中国人没有得过诺贝尔奖,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尤其理论创新不足。我发现一些重大MmvB
的科技突破都是因为科学家发现了常人没重视的东西,苹果打在牛顿的头上,发现了Clb
<<万有引力定理>>。培养液出现霉点发明了青霉素。瓦特看见水开了发明了蒸气机。 "xl
病中看见世界地图的各大陆可以拼成一个大陆,提出了大陆飘移学说,我就是通过生)<&%
物电场解释经络学说及中医理论,经过艰苦的努力,写成了这篇文章。希望各位看了文I-q+X
章多提宝贵意见,一定要回贴哦!

 

 

  经络学说形成原理的假想和与中医学理论的关系及应用前景xI%6
                               何旭初t-_X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H
                   邮编:410007   电话:(0731)4444197k8'RS
                   
网址:
hexuchu@avl.com.cn-9}
   
提要:探索经络系统形成的原理,并此以为基础,解释部分中医学理论难题.同时,o.n'Sb

结出生物场理论学说,并指出经络生物场理论学说的应用前景.9)9r
   
主题词:经络形成原理 经络学与中医理论 生物场理论 经络生物场学说应用前景
.gV^
   
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对它的科学原理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使它成为中{U

西医学界长期争论的课题之一.笔者经过数年的努力,对经络学说原理进行探索,提出假pv@
想并解释部分中医学理论难题,成为沟通中西医两大理论的桥梁.并认为人体各组织细胞
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代谢产物,还产生了生物电,如心电、肌电、脑电等XB.[f=
和磁场、红外线、电磁波等各种生物场.生物电由电压高的部位,有规律地流向电压低的d
部位,形成电流流动,构成了全身的经络系统,联系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肌肉.,<TD
物电广泛参与了机体的血液循环、物质代谢、氧化还原、神经传导等一系列生命活动,rOu
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对生命活动起促进作用,所以经络系统是人体又一物[eldXU

质循环系统.同时生物场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而适宜的生物场如磁场,也可以促进
人体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对生命活动起推动作用.)P_z
1.
经络是怎样形成的
.5:
   
人体各组织细胞及整个身体,随着血液循环、物质代谢、氧化还原等一系列生理生化<O{

过程中,广泛存在着电子的传递、离子的迁移──生物电流现象.在国外,经电子计算机处+
,还可以由心磁场确定体内电流分布情况.国内,近年有人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可以直接6+E1
记录到与穴位有关的感受器和神经系统的生物电活动.生物电现象的存在,生物电流分布
流动状况,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证实.(1)%  身体各组织器官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广泛产生了生物电,并产生了不同的电压,如心电压为-90MV,脑电压为-60MV,由于人体是一个导体,生物电由电压高的部位,有规律地流向电压低的部位,生物电的定向流动,就象河流一样,形成了首尾相结,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李时珍认为,经络尤如"沟渚".全身形成十二条大经络,通过别络、孙络、浮络联络身体|的脏、腑、骨骼、肌肉、皮部,把全身每一处都有机的联系起来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连手、头、足、耳等各部位都有脉络与十二经络相沟通,形成了一个微缩的人体投影.因此身体各部都是与经络相连的.例如:眼周围有丰富的经络穴位群,包括813,通连全身的12经脉365,并且与肝肾等各内脏器所相通,通称为"眼全息穴位群".身体各组织细胞产生的生物电,通过孙络、浮络、别络逐渐形成十二经络系统,加上奇经八脉的沟通调摄,使广泛产生的生物电循环全身构成了经络系统.而生物电又广泛参与了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它们是互相促进的.因此经络系统是有别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能量循环系统,是人体第二}大物质循环系统.它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经验结晶.生物电现象虽然很早就被人认识,但被]人们长期忽视,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以至生命科学里的很多问题如中医理论、气功原理、针灸治病原理等都不能够科学的解释,所以经络学说是解开生命科学之谜的_一把金钥匙.根据广州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最新联合实验表明,经络线上没有发现特殊的物质,但发现经络线上有高出别的部位几倍到十几倍的钙离子,再一次雄辩地说明经络线上运行的物质就是生物电。9X[!K
2.经络的实质:ly<;
   
经络是人体生物电运行的通道,它是有物质基础的:1.神经节段分布是经络的物质基yIID i

.2.交感神经是经络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3.血管和淋巴系统是经络实质的组成部分(2)."U
经络生物物理特性的物质基础:1.角质层:经络线上角质层变薄,是循经低阻抗特性的物M0h

质基础.2.感觉神经末梢分布集中.3.真皮层和皮下结缔组织神经束和肥大细胞相对集中.K
4.
肌层某些特殊的结缔组织,是发生高震动声的物质结构
(18)SPAz
   
以上事实说明,经络是有物质基础的,它与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血管、淋巴有密切|

关系,它们比身体其它组织器官电阻低,形成生物电的导体,构成经络的物质基础.如有人采用四电极法测量人体皮下2毫毛处的导电特性,工作结果表明,大多数人皮下的低电阻Nz9
,可以联成与古典经络基本走行相同的,具有两侧对称性和稳定的低阻经络线.尸体解I0
剖也发现人体有低电阻线路存在.因为经络线是生物电的通道,所以解剖学家并没有发现独立的经络组织,外科医生动手术也不考虑经络的因素,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qn/
3.
经络学说形成的科学原理
:X>N5DX
   
人体各组织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广泛产生了生物电,而生物电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同时,经络中的生物电广泛参与了细胞膜转运功能、神经传导、bJ

肌肉收缩、大脑思维活动、血液循环、营养物质交换、气体交换、消化吸收、等等生z~
理活动.因此,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生命电,而适宜的生物电又促进人体的生命活动.B它们的作用是互相影响的.f 因此经络系统是人体第二大物质循环系统,它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经验总结.%'i#
4.
生物电的平衡原理
:vFAfZ
   
由于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都产生了生物电,所以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任何生理、2^>F<

病理的变化都会引起生物电变化,如心脏病使心点图变化.改变全身生物电分布.An;)bg
   
健康人的生物电分布流动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由于内在或外在因素使人致病后
,8+
病变不论侵袭于任何部位,都可导致人体局部的失调而影响到整个人体生物电流失去 #E4.

平衡.这种表现在经络电测量仪中,也可反映出来:健康人的各条经脉的电阻基本上处u)23
于相对平衡;机体表现亢进时,电阻值下降.表现为衰退时,电阻值升高.当人患病时,?
物电失去平衡.(1)e#F62
   
我们在各种不同条件,不同病情的123人次中,运用经络测定仪测得的平均值为肺y_

经最高,胆经最低.我们又将49人次消化道病(,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有明显的腹tN?
痛胀现象,测得数值,作了总和平均,结果其平均数值脾经较高.中医理论脾属消化系1X}CTk
,因此证明脏腑活动变化与相应的经穴有着密切关系,下图.(3)"0
附表:123人与49人经穴电阻对比
.r{o
──────────────────────────────────CpG

穴位   太渊  合谷  神门  腕骨  太白  太溪  太冲  京骨  丘墟  冲阳V$
             大肠     小肠                     Hm4
──────────────────────────────────cx0E&
123  平均值  7/48 43/42 37/37 46/44 45/43 41/41 46/45 40/40 31/30 45/45+xN)4y
49
人消化道疾病平均值

   50/52 46/45 37/38 49/48 56/55 46/45 50/49 44/46 35/32 51/52c @'R0
───────────────────────────────────lBfRh

   当内脏有生理、病理改变时,通过经络直接使体表相应穴位电位、电阻产生变化.1%X(p
:有的作者在家兔身上实验,以特制的微型电极固定于胃迷走神经腹支或胃动脉丛交B(X8\

感神经上,在刺激迷走神经时,可观察到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耳廓低电阻点逐渐增多,d}il*
这种变化在双侧耳廓表现近似,停止刺激72-96小时,低电阻点即逐渐消退
.(2)+
   
又如有人对42名健康男女大学生,进行了实验性大量水负荷(每公斤体重饮水255{T%t

)前后,观察耳廓肾区的压痛情况:结果是饮水前肾区无压痛,饮水后肾区出现明显压t89|k
痛敏感点者31;饮水前后肾区始终有压痛敏感点者8,另有的3,始终未出现压痛敏**"<MU
感点.(2)   当器官活动增强,相应经络原穴电位增高.器官摘除或经络经过的地方,组织遭到破坏,则相应经络原穴电位降低,甚至达于零.说明原穴与内脏经络有着密切的电的关系.2V
(4)
以上现象都说明当内脏因生理、病理的原因出现异常变化,造成生物电异常,可同时让体表相应穴位出现电位、电阻的变化中枢神经思维活动与生物电平衡的关系:大脑是人的思维活动器官,集中体现了生物电平衡原理,当大脑中出现一个兴奋点时,其它部位都处于相对抑制状况,当别的部位出现兴奋点时,原来的兴奋点又处于相对抑制状况,大脑就是在兴奋与抑制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由于情绪刺激或其它病理因素,使大脑产生病态兴奋点和惰性点,大脑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精神病.高血压也是这个原理,高血压多发生于脑力工作者,脑力工作者长期精神紧张,又缺乏体育锻炼,缺乏建立良性兴奋灶抑制病态兴奋灶,导致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使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了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上升,形成高血压.(7)与此类似的还有胃溃疡等疾病由于大脑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都有生物电的联系,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性变化都会通过经络影响大脑的功能活动,如肝阳上亢使人易怒、肾虚易恐等等
.Cj
   
以上事实说明,脏腑器官的任何生理病理变化,都会导致体内生物电的改变,破坏体内电流平衡,通过经络,直接影响体表相应穴位的生物电阻、电压变化.r5.生物电流紊乱对身体相关组织造成的影响.1   人体各组织器官病变引起生物电流出现异常,通过经络,使病变器官相应的穴位出#现低电阻点、高电位点等阳性反应点.局部生物电的异常改变,直接影响体表局部组织新陈代谢的生命活动,在体表出现松驰、凹陷、结节状和条索状的阳性反应物,西医称为威赫氏点已被大量的临床现象所证实.(2)'   生物电还广泛参与了神经的感觉传导,改变生物电强度,就可以改变人的触觉.如果给可兴奋组织如神经纤维以直流电刺激,只有在阴极下才能形成刺激,而在阳极下不但不能形成刺激,其兴奋能力反而下降.(5)说明生物电压越强,人对痛觉越敏感,痛阈值下降,形成压痛.而生物电压降低,痛阈值上升,则感觉迟钝.说明因疾病改变的生物电强度,可以改变相应穴位的触觉,出现压痛或感觉迟钝. 6.经络学说与中医诊断的关系.\ 人一旦得病,生物电流就出现紊乱,使体表相关穴位电阻值、电位、痛阈值改变.\位电阻值、电位的改变,直接影响局部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出现松驰、凹陷、结节状和条索状的阳性反应,还出现相应穴位皮肤颜色的变化,上述体表的变化为中医望诊提供\理论依据.公元前三至二世纪,西汉医学家太仓公淳于意就利用体表颜色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叫五色诊.(8)如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鼻子、耳朵或面部的局部形状、颜色变化就可以诊断疾病.如鼻头色青为腹痛,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